爱亲孝亲一家亲
——记“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好人王建春
王建春,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1年参加工作,是金宇粮食购销储备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刚刚步入人生中年的她,既是一名年富力强的企业一线工人,又是一位扮演着双重角色的好妻子、好母亲,更是孝敬父母的好儿媳。
2001年初,由于金融改革,工行城市信用社机构合并,人员下岗分流,她的丈夫和公爹双双下岗,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本身就身患绝症的公爹瘫痪了。住院期间,仅仅两个月的化疗费用就高达七、八万元,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也不够支付医药费,东拼西借才凑够付清了治疗费用。婆母是一名家庭妇女,体弱多病,因受不了这样的刺激,也卧病在床。在外地上大学的小姑子一年的费用开支就近两万元之多。她的儿子刚满四岁,全家人就象热锅上的蚂蚁慌乱无谋。面对此情此景,王建春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丈夫深情地对她说:“建春,也许这是命运对我们的考验,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能放弃,越要坚强,只要我俩互相搀扶着,没有过不去的坎”。丈夫的一席话,让她得到了些许安慰。公公婆婆都病倒了,家庭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她的肩上,她要是逃避、畏缩,这个家也就完了,这个重担她必须勇敢地挑起来,把风雨飘摇的家重新支撑好。有了这个信心,也就觉得浑身有了劲。她一面对老人做思想工作,要他们正确理解单位撤销合并,不能怨天尤人,相信党不会亏待我们。为了维持生活,为了给老人治病,她们小俩口和二老商量,让丈夫远去福建投亲打工,她照常上班,每月仅靠400来元工资收入来维持家庭。有了她坚定的决心,一家老小也就有了主心骨,小姑子不能辞学,孩子要上幼儿园,家庭生活都照常进行,她除了上班,其余时间全部用来照顾重病在床的公爹,端饭倒茶、洗换衣服,凉晒被褥、洗头洗脚,按摩身子,让老人感到家庭温暖和子女的孝敬。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无情的病魔最终夺去了公爹的生命,老人的过世,使一家老小失去了避风挡雨的港湾,全家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当她还未从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摆脱出来的时候,又一个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远在福建打工的丈夫因环境不适,精神压力大,营养不良劳累过度,导致脊髓性颈椎压迫神经不能行走,从外地赶回家后就瘫痪在床,失去了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公爹刚刚过世,丈夫又成了这个样子,这简直是雪上加霜。面对往后的生活她似乎绝望了,她整夜整夜的合不上眼睛,甚至想到了死,两鬓间也徒添了些许白发。面对年迈的婆婆和卧病在床的丈夫,还有年幼的孩子,如果她真的走了这条路,那么这个家庭就梁折墙倒彻底坍塌了。面对这个苦难的家庭,使她更加坚定了生活的勇气,她下决心要好好侍候婆母,养老归终,好好管好孩子,使他学业有成,好好关心丈夫,把病治好,不能眼瞅着让他残废了,不让他们经受更大的痛苦,不能把难题和矛盾推给社会。她对婆母说:“妈,你把心放宽,只要你把身体保养好,就是对我的支持,丈夫的治病由我来承担?!庇谑悄募乙皆汉?,她就向哪家跑,哪位大夫医术高,她就去咨询求治,有时报上、网上看到好的方子,就抄下来探讨使用和医生商讨方案,这药无效就另选好药。人们常说:“人到难处靠亲人,”此时的她就是丈夫婆婆最亲的亲人,对她充满了无限的期望,她不但不能抛弃他们,而且要更加精心地照料丈夫,侍候婆婆,照顾家庭,无微不至的关心着丈夫的饮食起居,经常和丈夫交流思想为丈夫鼓励打气,鼓起他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要使全家人在她的身上看到生命的希望,看到生活的希望。
2007年12月5日,这是她陪丈夫外出就医途中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她搀扶着丈夫,陪他到兰州陆军总院看病,下车后在去医院的路上,一时搭不上顺车,丈夫因长期卧床,加上长途坐车,腰椎僵硬,四肢麻木,腿脚不听使唤,抬不起脚,挪不开步,身子软成一根皮条了,这可怎么办?她一个女人家托着他被病折磨垮的身子,一手背着他,一手提着行李包裹,艰难地向医院走,不几步,两人就软软地迭倒了,她拼命地爬起来,又把丈夫背在身上,走一截放下人,再回头取东西,就这样循环往复地挪了两个钟头,折腾的她浑身无力,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流进嘴里的不知是汗还是泪,衣服也渗透了,丈夫张开没有一点唾液的口,用颤动的嘴唇有气无力地说:“建春,为我你受累了,为我你受苦了,你要坚强起来,等我好了,我去背你?!绷窖鄣母屑だ崴毕铝鳎睬?,一辆红色小轿车停在她们面前,在路人的帮助下她们才顺利地到达了医院。住院后,立即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查,由于医院没有设陪员床铺,她爬床头坐凳子靠墙根,睡地铺,一日日一夜夜地煎熬了三十天,诊断结果出来了,大夫告诉她们说:“你们的病很特殊,只能保守治疗,不能做手术。”她们带着失望的心情,办完出院手续,她又背着丈夫搭上了开往金昌的班车,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继续投入了漫漫的治疗之途。一次意外的事故,病未全愈的丈夫左腿又摔断了,腿和脚又分了家,病人疼的直叫,听说金三角有个接骨的老中医,医术很高,她们决定去找他接骨。数九寒天的金昌,外面下着大雪,路上积雪很厚,她顶着零下20度的低温,踏着埋过鞋口的深雪,为了省钱,背着丈夫去求医,一路上,高一脚低一脚,滑倒爬起来,又滑倒再爬起来,终于找到了大夫接上了折骨。就这样她们全家鼓足勇气,顶过了五六个寒来暑往的春秋。无论在工作单位还是在家属大院,总有人对她说:“建春,你不愧是徐家的好儿媳,徐景荣的好妈妈,粮库的好职工”。
这些年来,王建春在家里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出现什么问题,她都能冷静应对,正确处理,不争谁高谁低,乱下结论,慢慢消冰化雪,大家想明白了,事情也就过去了。正是由于她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正确人生导向,正确处理了各方面出现的矛盾,使其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使她的家庭有了曙光,生活有了希望。丈夫的病虽未痊愈,但生活能基本自理,自强不息的丈夫信心百倍的走上了第三次创业的路,小妹妹也成了家,在她的引领下,工作勤奋,考试合格,转为正式职工。老妈年近七旬,精神比以前好多了,面色红润,精力不倦,为她们操心出力。儿子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婆婆成天为着孩子学习提供方便,实现她:拄上拐棍送孙子上大学的心愿和梦想。
2008年她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论在单位工作上,她都像在家里一样任劳任怨,从不和同事红脸,接到工作任务都能很好的完成。她的生活经历是极其平凡的,但是她的所做所为极不平凡,始终以半边天的身份,支撑着这个家,是这个家庭遮风避雨的港湾,自古家和万事兴,万事需要家太平;事事齐心合力办,快乐环绕在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