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片绿 奉献十八年
——记第四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洪启
夏日,当你来到金川集团公司国家矿山公园“洪启林”中,5000多颗白杨树飒飒而歌,告诉你一位老人扎根戈壁,退休后18年播绿不休的感人故事。这位老人,他叫李洪启。
李洪启治沙工作现场
李洪启,1956年从沂蒙老区光荣入伍, 1960年响应号召转业到甘肃金川公司,成为祖国镍基地第一批开拓者。1996年从工作岗位退休后,他认为无所事事无法安度晚年。几经思考,他把绿化美化家园,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新生活和新目标。
李洪启居住在金昌市边缘的龙集里社区,这里曾是一片戈壁滩,无泉、无水,寸草不生,建筑和生活垃圾绵延成丘,蚊蝇孽生,环境条件极差。李洪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刚退休,他就自费买来镐头铁锹,在楼下的空地自己先干起来。他一锹一铲地筛土捡石子儿,双手磨出了一串串的血泡。有时,累的连饭也不想吃,亲朋好友都劝他悠着点劲儿。但是,第二天早上起床,又投入到筛沙运土、挖坑植树的工作中。仅门前绿地,他和家人共同拉运垃圾、废石84架子车??吹交靥钔林手柿拷喜睿陀米孕谐狄惶颂舜咏记?,还自费从临近农村买了四车熟土。他不求什么回报,心中只念着绿化,只盼望有一天小区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在李洪启的努力下,终于在当年就种上了花和树,结束了小区无树、无花、无草的历史。鲜花绽放引来居民驻足,赞赏不已,许多人内心充满了绿化美化自己家园的想法 。
李洪启(前面左一)和护林队的同事们
1997年秋季,金川集团公司拿出资金安排白泉村绿化工程,李洪启带头分段打埂81道、204米,挖通水沟150米,埋管子64处,在十月份及时浇上了冬水,为来年的绿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1998年春季,小区内的职工家属纷纷加入植树的行列,争先恐后在楼前屋后按照规划挖树坑,筛花池,找花苗,买树种一千余株。绿化少不了用水,大伙先是把家中的洗菜水、淘米水端下来浇,后来用水多了,就从附近的下水井中提水浇,每浇一趟,就要提300多桶。在全体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小区树木枝繁叶茂,鲜花五彩缤纷,被甘肃省命名为“省级绿色文明社区”。
2001年,金川集团公司和街道社区对白泉村西北角的废弃垃圾场进行绿化改造。李洪启带动广大离退休职工,按党小组进行分工测量规划,埋设通水管14处,种植槐树1000余株,开辟了社区绿色“老年林”,为了树木茁壮成长,他坚持在林子里浇水、剪枝、除草。在他和全体退休党员及退休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的精心养护,把白泉村西北角这个大型废弃垃圾场改建成了“老年林”绿化带。如今,这里已是树木繁密的休闲纳凉好去处,也是小区党支部开展活动的好场所。
李洪启带领的志愿服务队
2004年李洪启又分别给集团公司和金昌市人大建议在废石山下,修建绿色防风林带,阻挡粉化矿石对厂区学校和居民的危害。2004年底,集团公司对废石山下长达8公里的林带进行了土地平整,为了来年能种上树木,他忙于协调规划,埋设通水管27处,还垫付资金1100元。2005年春季,在李洪启的带领下,广大职工家属积极参与,在防风林带种植槐树、柳树、沙枣树等13700多株。由于这片林带是李洪启和150多名退休党员和社区广大居民共同努力创建的,现已命名为“洪启林”,成为“艰苦奋斗,勇于超越”的金川精神主题教育基地。
为了节约绿化资金,李洪启亲自培育树苗三千余株,用于补种小区和老年林坏损树木。跑遍市区,采集花籽,无偿送给单位和个人,近到社区居民,远到阿拉善右旗城管队,河西堡镇政府,金化集团等地。有人问他,这样做图个啥?他笑着说:一棵花开红一点,满园花开红一片。这样做就是让我们的城市,处处绿树成荫,处处鲜花盛开。
李洪启被授予甘肃省第三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并获2013年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78岁,他不骄不躁,依然担任志愿者协会会长,时时当先,人心公益事业,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奉献自己的余热?!?/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