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肃永昌县城关镇坚持党建引领齐发力、精细管理促提升,压紧压实各方责任,集聚激活群众力量,牢守“主战场”,争创“最高分”,扎实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创城工作格局。
“宣”字为要,引导群众担主角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探索创新理论宣讲方式,广泛开展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利用“小宣讲”“小课堂”,变说教为身教,变深奥为生动,让群众听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永昌小调倡新风。吸纳老党员、老干部、文艺爱好者组成“草根宣讲”等志愿服务队伍,把新思想、新政策编写成朗朗上口、易于传播的三句半《移风易俗树新风》、快板词《唱唱核心价值观》《人民利益是第一》等小戏小曲形式,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创城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居民公约等宣讲到居民群众中,让文明的节奏跟群众的步伐同频共振。
理论宣讲育民风。成立“小板凳”志愿服务队“迈脚”入户,利用群众早晨练、晚纳凉等时段,以聊天寒暄的方式在辖区广场、院落适时适地开展即时宣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讲解理论政策、文明习俗。坚持以“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立足点,将宣传阵地搬到村民地头、炕头,以拉家常的方式,讲解村规民约、环境公约,倡导文明新风尚,鼓励引导村民群众自觉整理房前屋后,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户外宣传树新风。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与居民文明素质提升紧密融合,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干净简洁的图画,宣传“创城”知识,吸引居民驻足阅读,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在小区楼栋单元门口创新设置文明创城宣传牌100余个,开辟便民小广告张贴专栏,给城市小广告“安家落户”,有效破解牛皮癣顽疾,并将宣传牌管理纳入楼口长责任落实范围,由楼口长定期过滤、及时更新信息。
“干”字为主,提升群众精气神
文明贵在养成、重在实践。城区颜值再升级。扎实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和城区环境整治巩固提升行动,聚焦环境卫生整治重点、难点区域,采取统一组织、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分段包片的方法,联合133个共驻共建单位,划分143个卫生区域,组织3000余名在职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发动、门前“五包”评比活动、多方联动专项整治等措施,深入50余个背街小巷、63个住宅小区、22处零散楼栋及6个城乡结合部平房区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城市“颜值”得到有效提升。农村面貌焕新颜。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联合市县帮扶单位,分步骤、有侧重的对农村“十六乱”进行“拉网式”“绣花式”整治,清理乱堆乱放垃圾点1195处,残垣断壁108处,废弃棚圈358处,确保了村社内公共区域干净整洁。
同时,注重内外兼修,从室外向庭院延伸,发挥农户的主体力量、网格员的监管力量、帮扶干部的协助力量,引导帮助村民修整扮靓自家宅院,让广大群众在创城活动中增强自豪感、自觉性、自信心,增强凝聚力,让农村真正焕发出加快发展的蓬勃朝气和强大的内生动力,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城市管理重精细。以精心精致建设城市、精明精细管理城市为理念,以城关镇城市管理精细化管理“1626”品牌为抓手,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维护管理,新建县城平房区道路1.1公里,架设污水管网2.7公里,路灯100盏;全面实施街面亮化美化工程,在商场、广场、主干街道等人流量集中区域安装射灯、洗墙灯等灯饰,不断提升县城整体形象;在辖区空地实施“五小工程”3个,续建高标准水厕1座,新建高标准水厕3座,维修人行道2000平方米,不断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积极协调执法、交通等职能部门,大力整治大型车辆违规停放,保障群众出行安全;配合县上做好老旧楼房改造相关工作,努力打造居者心悦、来者心怡的精致城市。同时,依托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实行一网统管,以“网”为运行依托,以“格”为工作基础,组织网格员以婆婆嘴、跑堂腿功夫做好做实日巡查,帮助商户清理占道经营物品、引导群众垃圾入箱,规劝群众不文明行为等,切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评”字助力,引领群众树新风
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理念,广泛推进示范门店评选、红黄牌奖惩制度等,以“日巡查、周治理、月评比”工作机制为抓手,引导门店耕好责任田,帮助群众彻底转变思想认识,让“要我干”到“我要干”成为事实,激活群众自治“一池水”;依托“五星级文明户”“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组织群众对身边的好人好事开展评议,先后推荐孝道红榜家庭20个,设立善行义举榜10个,评选“五星级文明户”260户,群众参评率达98%以上。
特别是城关镇赵家庄村创新开展“诚信孝善基金”“道德银行”和“道德信贷”工程,目前已发放“孝善诚信基金”十四批610人次12200元,以道德为抵押授信10-20万大额贷款户260户,通过用道德“资本”换取“真金白银”,引导群众积极建设新时代家庭孝善文化,以家庭文明推动乡风文明,以群众易懂易接受的形式传承孝善新风,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群众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