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千头万绪,是事关群众安危冷暖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近年来,永昌县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把百姓急难愁盼的“痛点、堵点”问题作为民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之以恒狠下“绣花”功夫,将一张张民生“清单”绘就成幸?!袄锻肌?,进一步筑牢了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基础。

高质养老织就“老有优享”幸福网
养老服务,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系着民心。因老龄人口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等多元化的特点,永昌县以老年人的切身需求为出发点,用足用活政策、整合优化资源,多措并举打造养老服务新品牌,创新发展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为养老难题探索新答案。

紧抓“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纵深推进城乡养老“345”模式,持续构建“1+10+N”养老服务模式。现已建立三级养老服务智能化网络体系,在县城建立智慧养老指挥中心,依托县智慧养老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建立“一张网”服务监管模式,采取线上派单监管、线下服务考评,老人通过拨打“12349”养老服务热线和服务人员定期上门服务方式,可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7大项、28子项“点单式服务”。在10个乡镇分别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既为解决老年人日间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提供了重要平台,又为老人互帮互助、互相照料、抱团取暖创造有利条件,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城乡养老高质量发展成为永昌县养老服务模式的框架支撑,让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触手可及,实现了传统“养老”到品质“享老”的华丽转身。
全域水网建设筑牢民生保障基石
聚焦百姓实际需要,切实保障百姓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永昌县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近年来,永昌县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相关部门单位抢抓机遇,聚焦水利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以更高保障能力、更优供水质量、更好服务水平,让汩汩清泉润泽百姓心田,让“水清人亲”润泽千家万户。
2024年,已实施22个重点水利项目,涉及调蓄设施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水库移民、农村饮水、水土保持及山洪灾害防治等。

东大河南坝路至入河口段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提高沿河两岸及村庄的防洪标准,减少河道冲刷破坏,减少水土流失,使农田免受洪水灾害,改善治理范围内的水生态环境,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石梯子水厂作为西河灌区最大的农村饮水工程,自建成以来,为当地供水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该水厂进行了扩容改造工程,新建2000m3调蓄水池1座、敷设供水主管道热涂塑钢管8.318km、维修蓄水池2座等,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有效解决双磨街水厂地下水源污染问题,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特别是红山窑镇、新城子镇、焦家庄镇、城关镇4个镇37个行政村的供水保证率得到了提高。
生态搬迁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永昌县锚定让更多群众实现搬迁致富安居梦、开启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目标,坚守为民初心,“温度”与“力度”并举,举全县之力推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各项任务办实办细、办到群众心坎上。

搬迁效果如何,群众的满意度是“显示器”。走进焦家庄镇南沿沟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乔迁对联映衬着新住户心里的喜悦,精心装修的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令人耳目一新。住户张均其笑容满面,正在新家中招待前来探访的邻居,和邻里分享着他搬迁的喜悦。在红山窑镇姚家寨搬迁居住点,一栋栋庭院整齐排列,一条条马路笔直干净,家家户户屋内瓷砖洁白、锅具齐全,物件摆放井井有条……八十一岁的老人吴桂英高兴地介绍着住在新房里的幸福感。
2022至2024年,永昌县累计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6945户。2025年,永昌县5个乡镇及黑土洼农场共948户居民将陆续迁入新居……随着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的有序推进,一批批既安全又安居、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新居逐步建成,越来越多的群众将搬进新房,开启幸福美好新生活。
一个个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一份份民生答卷全新书写,一幅生动的城乡融合发展的画卷正在永昌大地上徐徐铺展开来。